相传,乾隆来五台山屡次想登上五座台顶进香朝拜五方文殊菩萨,都因为风雨所阻而未能如愿。乾隆四十六年春,他将黛螺顶的青云住持招到行宫,问道:“听说你在中台顶的演教寺住过二十年,朕怎么连一次也上不去呢?”青云住持便将众台顶变化多端的气候一一禀告乾隆。原来,五台山五座台顶气候异常恶劣,就拿青云曾于中修炼的中台来说,一年十二个月中,有八个月降雪,二百五十多天是结冰期,还时时刮大风。每年的最佳登台时间是农历五、六、七月间,除此以外困难重重,曾经不知有多少人在途中被冻死。乾隆到五台山不是漫山飞雪,便是暴雨滂沱,怎能登上台顶呢? 乾隆一听,心中登台的欲望一下子没了,可他又很想朝拜台顶的五方文殊,为了显示自己的诚心,便对青云说:“五年以后的这个时候再来时,朕不仅要登台顶还要朝拜五方文殊,你替朕办好这件事。”这下可难住了青云,但他还是满口应承,不敢违抗。 眼看第四年已到年底,青云还是没有想出个满意的法子来,整日夜不能寐,食不下咽,真把他给愁坏了。一天,寺院里的一个小和尚灵光突现,道声:“阿弥陀佛!”便起身俯在住持耳边如此这般一说。青云频频点头,当即吩咐众僧依言照办。
乾隆五十一年三月,乾隆皇帝如期驾临五台山。当他来到黛螺顶后,果真不用受登五顶之艰难而顺利朝拜了五方文殊。乾隆龙颜大悦,降旨重赏有功之僧,并题诗曰: 峦回谷抱自重重,螺顶左邻据别峰。 云栈屈盘历霄汉,花宫独涌现芙蓉。 窗间东海初升日,阶下千年不老松。 供养五台曼殊像, 黎似未识真宗。
该诗刻在黛螺顶碑记的背后,游人可亲睹乾隆御笔真迹。你道小和尚想出什么妙招?原来,他想:何不将五顶文殊(即东台聪明文殊、南台智慧文殊、西台狮子吼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中台孺童文殊)的法身像合塑于一殿,皇帝来时不正好一齐都朝拜了?这个看似简单的主意,在今天可能不算什么聪明的,但在当时可谓大胆创新之举。
从此,来五台山朝拜的佛教信徒只登临黛螺顶便如登了五座台顶一样朝拜五方文殊菩萨,省却了许多长途跋涉之苦,这便是人们所讲的“小朝台”。由此自然便把登临五座台顶朝拜文殊称作“大朝台”了。